贵州印江县
我来完善 | 返回首页
本词条被浏览3785次

区域概况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
  印江,古称邛江。唐代初期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思王县”、“思邛县”,明弘治七年改设“印江县”,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相传从“邛江”改为“印江”,是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当年地方官员向皇帝呈报印江政况,皇帝一时没注意,把“邛”字认做“印”字,脱口而出。天子发话,金口玉言,于是中国历史写进了一个“印江”。
  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八山一水一分田”,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位于县境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是世界人与生物圈网成员,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唯一的弥勒佛道场,是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
  全县总人口42万,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土家族自称“毕滋卡”,有“土家赶年”、“六月六”、“土家女儿会”等民族节庆,有土家摆手舞、土家金钱竿、土家红棺葬等独特的民俗活动。
  印江是全国著名的书法之乡。印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之一,1934年贺龙元帅率领红三军在这片土地上(涵盖印江、沿河、德江等地)创建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黔东苏区,与红六军在印江木黄实现了伟大的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以农民运动的神兵为班底,组建了黔东独立师。红军在这土地上,洒下了热血、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独特的地理与悠久的历史,赋予印江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绿色的生态文化、悠久的佛教文化、红色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交相辉映而使这里成了一个高品位的综合旅游区。这里有“书法之乡”、“佛教圣地”、“土家族风情园”、“长号唢呐之乡”、“花灯之乡”、“傩戏之乡”、“生态休闲圣地”等众多美誉。
  印江属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地势东高西低,一般海拔在40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东部梵净山2493.8米。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934毫米,年日照1267.8小时,无霜期272天。全县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水资源总量12.5亿立方米。有出露泉井268处,其中有76处已开发利用。境内河流落差大,水能理论蕴藏量10.13万千瓦,可开发量5.88万千瓦。境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麦、薯类、豆类、烤烟、油菜、花生、向日葵、麻类等。森林树种及中药材等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有珙桐、鹅掌楸、紫薇、钟木、连香树、铁杉、银杏等。经济林木及贵重药材有油桐、杜仲、吴萸、五倍子、黄柏、厚朴、乌桕、棕片、天麻、灵芝、白术等。果树有香柚、柑桔、梨、桃、板栗、核桃等。境内珍稀野生动物有金丝猴、华南虎、大鲵、四腮鱼、丽纹蛇、五步蛇、鸳鸯、红腹角雉等13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兽、鸟、两栖、爬行、水生动物共475种。
  印江地处梵净山麓,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矿、硫铁矿、磷矿、重晶石、石英石、大理石、铜、金、锰、铅、锑、锡、钼、铀、高岭土、长石、方解石等40多种。原煤保有储量1442万吨,重晶石储量789万吨,磷矿石储量154万吨。
  一、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印江境内的梵净山区距今达10~14亿年,被认为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多次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当今梵净山体的独特构造景观:山峰突兀陡绝、断崖高耸,沟谷幽深,跌水瀑布发育。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保存了距今7000万年至200万年前第三纪、第四纪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及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区。并在地形、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生态呈现出较明显的垂直带状格局:低山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带(海拔1300米以下),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300~2200米),含寒温性针叶树的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带(2200~2572米)。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兽类有黔金丝猴、华南虎等11种,约占贵州全省总数的68%;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珙桐(中国鸽子花),梵净山冷杉等17种,约占贵州全省总数的43%。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如鸳鸯、红腹角雉等多种,以及两栖、爬虫类,如大鲵(娃娃鱼)、五步蛇等繁多品种。自然景观神奇怪异。主要体现在山韵、水趣、花姿、云态、光彩、石观等方面:梵净山“高耸数千仞,绵延八百里”,兼具“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是其山韵的精华所在。印江民谣“梵净山出奇、九十九道溪,谁人能识破,银子动撮箕”。道出了梵净山山之魅力,水之奇趣。梵净山杜鹃,有百里杜鹃花之冠,四季皆有开放,各种花形,各种颜色,争妍斗艳,故“梵净山似锦,杜鹃花好似锦上之花”。逢山雨之际,水气蒸发,便呈现出茫茫云海,时聚时散,景象万千,特别是日出,日落之时,更是霞光万道,紫气千重(“红云金顶”因此得名)。当春雨之交,雨过天晴,金顶一带还会巧遇“梵净佛光”,即面对云雾,背负太阳、就可能在前出现一个五彩斑谰的巨大光环,你的身影在其中,身动影动,身静影静,约三分钟左右而散,这可谓云态,光彩之诡异。金顶周围的岩石,千姿百态,据其形态,有“太子石”、“蘑菇石”、“龙头石”、“鹰嘴石”、“万卷书”、“晒经台”、“将军头”等数十处。特别新金顶别具一格的奇异形态(似饭甑,表阳刚),整个金顶形态逼真的睡佛状形成了一个石之大观园。
  二、佛教历史源远流长
  梵净山的佛教活动开始于隋唐时期,那时还是一片蛮夷之地,但在其周边地区已有寺庙和简单的佛教活动。到了明万历初年(1573年),随着妙玄和尚在梵净山重建金顶寺庙,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佛教活动空前繁盛起来,至清光绪23年(1897年)对寺庙的不断重建、扩建、修复,已形成遍及梵净山区(绝大部分寺庙在梵净山西线和北线)的四大皇庵(护国寺、坝梅寺、天庆寺、白云寺),四十八脚庵(以木黄建厂的太平寺为首)的庞大寺庙群。佛教活动播及到梵净山周边的湘、鄂、川、黔、桂、滇等省区的广善男信女,以至“……数百年来,进香男妇,时往时来,若城市然……”。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故“盖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灵驰于两京,倾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频顾于道府,诸侯莫不期以魂交黄帝,而梦接安期。古来得道成真,又莫不于斯凝神,于斯脱颖”(摘《敕赐碑》文)。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护国寺召开,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专程莅临指导。60多名大德高僧、专家学者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渊源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学诚法师代表中国佛协认定:“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三、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唐开元四年(716年)置县以来,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印江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创造发展了绚丽多彩,浓郁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
  1、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民族建筑:印江县的地方传统民族建筑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体,从建筑角度方面看,具有以下特点:外形宏伟严谨,别具匠心;内部结构合理,独特优雅。内、外墙壁、门、窗、檐、角皆雕刻有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楼台、亭榭、山川、河流、神像、人物、文字等内容。现保存完好,具代表性的有朗溪、合水一带的土家吊脚楼、桶子屋,县城内的严氏宗祠、文昌阁、武圣宫,甲山石宝塔、惜字塔,洋溪万里桥,平所风雨桥,木黄老街的田土司衙署等。
  2、浓郁的地方文化:在印江,至今仍留传风行众多的地方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花灯、龙灯花嘘、印江傩戏(技)等、土家族“赶年节”、“吃新节”、“哭嫁歌”、行轿“号子”、“祭风神”、“红棺葬”、苗族“上刀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山歌、情歌、摆手舞、铜铃舞等。特别是“红棺葬”,独印江人特色,传说唐朝印江云半一曹姓人家的独子,虽家境贫寒,但自幼聪慧好学,赴京会试,考中状元,后因朝廷误杀,特赐朱棺厚葬,印江人乃沿用成俗。
  3、闻名海内的书法之乡,在历史上,印江既被誉为“书法之乡”。书法名家层出不穷,明代的周冕,清代的北京“颐和园”匾额书写者严寅亮,参加过“公车上书”的廖西山,擅长行书的周以湘、王道行,民初擅长各体书法的藩鹄臣,擅长草书的吴缦卿,现代的魏宇平、王峙苍等。书法作品更是遍及海内各地,如两广一带流传着“没有周以湘的字的人家就算不了书香”的说法,可见印江人的书法在全国的声望。当今书法更是遍及城乡,民间仍以毛笔书写各种对联、村规、民约等。
  4、光辉的革命历史:生活在县境内的各族人民,自南宋(1127年)以来,不屈不挠地与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封建统治,反压迫剥削的斗争,如南宋建炎三年(1130年)的金头和尚起义,明初(1369年)朗水九姓苗反掠夺、反压迫的斗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腊耳山苗族起义,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号军起义,清咸丰九年(1859年)的严黑三起义,清光绪元年(1875年)太平军战士刘盛以梵净山为根据地的反抗斗争,1933年的印江“神兵”活动等,都在不同时期给了反动统治者沉重的打击。特别是1934年6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进入印江刀坝后。1934年10月24日,红二、六军团木黄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六军团胜利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四、风味独具的地方特产
  独特的地形、气候环境,以及梵净山西线的印江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认识和创造、培育了具有深远影响的风味独具的地方特产。
  1、梵净山紫袍玉带石:唯梵净山独有,具石质致密细腻坚韧的特点,是石雕工艺品的上好佳品。主要石雕工艺品有梵净山玉带九层塔、梵净山玉砚等。
  2、印江白皮纸:采用蔡伦石古法传统造纸术,以构皮为原料。具吸水性能好,坚韧绵扎的特点,主要用于书法和机器擦拭。
  3、团龙贡茶:以团龙村(梵净山麓)海拔1300~1500米之间的茶叶为原料,采用独特的技术制成、具“色泽隐翠,汤色内绿明亮,香高滋味浓纯鲜爽,略带茶香”的特点。
  4、印江贡米:即印江大糯,主产于今木黄镇、峨岭镇、具洁白清香、可口的特点。
  5、梵净药材:梵净山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现初步查明,有高等药用植物118科、282属、486种。主要名药材有天麻、杜仲、凹叶厚朴、辛荑、黄莲、牛尾、独活、防风、紫苑、淫羊藿等。据临床效果,所生长中药材,功效奇特,非比一般。
  6、印江菜豆腐:以黄豆浆和鲜萝卜菜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色白润泽、翡翠点缀,味道芳香、可口,解油腻,吃法方便等特点。当地民谣“千有万有,离不开菜豆腐下烧酒”道出了其特殊的餐饮地位。
  7、印江绿豆粉:以大米和绿豆作原料,特殊加工而成,具粉丝绵,颜色翠,煮不烂,泡不溶,口味好,扑鼻香等特点。
  8、甲山苕粉:以红苕为原料,特殊加工而成,具晶莹透明、味美汤鲜;耐贮藏,不变质(存放三年五载,也不生虫,不变味)的特点。
  另外,还有印江蕨粑、香柚、台合梨、小泽沟鸭蛋、埃山鸭,永义四腮鱼,印江腊肉、榨肉、梅干、唐家粉蒸牛肉、印江纸伞、灵芝酒、梵净山干花艺术品等众多地方特产。
  五、神奇的民间传说
  印江自治县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山区县,在这里繁衍生存的印江各族人民在认识、适应、改造大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先民们对大自然的迷茫,对大自然的崇敬,联系到生活中的特殊人与事,对丑恶的鞭策,对美好生活的构想和向往,逐渐创作出了众多在民间流传至今的神奇传说。现经收集整理的民间传说,主要有“九皇妃百日飞升的故事”、“重修天庆寺的传说”、“太子石的传说”、“九龙池的传说”、“蘑菇石的传说”、“万卷书的传说”、“舍身崖的传说”、“金刀峡的传说”、“紫薇树的神树之说”、“梵净山名的传说”、“梵净山弥勒道场的传说”、“大圣墩风神洞的传说”、“朗溪回龙寺的传说”、“燕子阡老鼠抠仓的传说”等等。
  六、旅游接待能力已具规模
  经十多年的努力,现已建成通往各旅游地的舒适油路和景区旅游步道。县城及景区接待游人食宿的规模和质量得到大幅改善,有二星级酒店1家,旅游定点接待宾馆8家,其他旅社71家,可接待游客1500人。旅行社1家(紫薇旅行社),旅游服务中心1个(县旅游局直属旅游企业),已能一次性接待3000游人的食宿。各类旅游客运车辆近百辆,其中旅游专线车12辆,旅游出租车65辆。
  地处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景象万千的自然景观。东部有武陵第一峰梵净山、闻名遐迩的将军山、光怪陆璃的鸡骨洞等;西、北部,有横空出世的大圣墩巍然屹立、形象逼真的“金盆”终年滴水、别具志向(向西流)的邛江水一泻千里;南部,有云半瀑布飞流直下、“老鼠抠仓”形若盗粮、猴子老壳栩栩如生。梵净山层峦叠障,角峰插天,巉崖幽壑,丛林竟秀。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黔东北铜仁地区中部,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
  印江属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地势东高西低,一般海拔在40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东部梵净山2493.8米。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水量934毫米,年日照1267.8小时,无霜期272天。全县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水资源总量12.5亿立方米。有出露泉井268处,其中有76处已开发利用。境内河流落差大,水能理论蕴藏量10.13万千瓦,可开发量5.88万千瓦。境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麦、薯类、豆类、烤烟、油菜、花生、向日葵、麻类等。森林树种及中药材等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有珙桐、鹅掌楸、紫薇、钟木、连香树、铁杉、银杏等。经济林木及贵重药材有油桐、杜仲、吴萸、五倍子、黄柏、厚朴、乌桕、棕片、天麻、灵芝、白术等。果树有香柚、柑桔、梨、桃、板栗、核桃等。境内珍稀野生动物有金丝猴、华南虎、大鲵、四腮鱼、丽纹蛇、五步蛇、鸳鸯、红腹锦鸡等13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兽、鸟、两栖、爬行、水生动物共475种。
  印江地处梵净山麓,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矿、硫铁矿、磷矿、重晶石、石英石、大理石、铜、金、锰、铅、锑、锡、钼、铀、高岭土、长石、方解石等40多种。原煤保有储量1442万吨,重晶石储量789万吨,磷矿石储量154万吨。

自然条件
  印江有丰富的水资源,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20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总长223公里,年径流量达12.5亿立方米,县境内山峦叠嶂,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极为丰富,达5.87万千瓦。有地下热水泉4处,露天泉井水163处,其中凯望矿泉水经国家检测属优质矿泉水。印江河清澈见底,一路缠缠绵绵穿城曲折而行,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将印江县城妆扮得分外妖娆。夜晚华灯初上,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印江属中亚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日照时间长达1296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梵净山有生物种类2601种(动物801,植物1800种),其中有黔金丝猴、珙桐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植物。经济林木有茶叶、五倍子、吴萸、杜仲、黄柏等,其中梵净山贡茶在明朝万历年间就为宫廷贡品。现有梵净山绿茶基地1.3万亩,开发了梵净山贡茶、苦丁茶、梵净翠峰、雪峰、梵净翠芽等品牌的国家级名茶。
  矿产资源有金矿、灰绿岩、煤、硫铁矿、重晶石等,其中花岗石、大理石、玉带石产品蜚声全国。

文化之乡
  印江人杰地灵,民族风情浓厚。世居着土家、苗、汉等民族,各民族在共同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土家长号亢奋、激越,傩坛戏古朴、神秘,土家花灯洒脱、俚趣、苗家米酒酒不醉人人自醉……这浓浓的民族风情会令您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印江有“书法之乡”的美誉。明清以来更是名家辈出,以题写“颐和园”匾额而名噪海内外的严寅亮就是其杰出代表之一。县民族陈列馆现藏王道行、周以湘、潘鸹臣、严寅亮、鄢师竹、魏经略、魏宇平、王峙苍印江“书法八大家”等的书法精品,无不显示着印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印江书法的源远流长。印江还哺育了中央委员、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戴秉国、美籍太空博士吴学超等一批仁人志士。

风景旅游
  东部梵净山气势磅礴,山势雄伟,坡陡谷深,群峰高耸,险峻神奇,飞瀑悬泻,溪流纵横,古树参天,山花遍地。明代奉万历皇帝诏令所立“敕赐碑”文记载:“有古佛道场曰梵净山者,天下众名岳之宗也”;1986的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MAB)保护区网成员。梵净山“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由于古老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其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冰川地貌,尤其是巍然屹立于群山之巅,恰似玉龙啸天,直指苍穹的“红云金顶”,鬼斧神工、临崖高耸的“蘑菇奇石”,石叠千层、状如册籍的“万卷经书”,世界之最、惟妙惟肖的“万米睡佛”,玉笋高标、孤峰独特的“太子石”,薄如刀刃、形若蹈空的“薄刀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剪刀峡”,虬树交错、连理成荫的“黑巷子”以及如梦似幻、瞬息即逝的“梵净佛光”,赏心悦目、滤人心智的“云海日出”等自然景观,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心旷神怡。
  印江县城至梵净山沿途,还有神态安详、让人浮想联翩的“观音睡莲”,古色古香、令人流连忘返的“文昌古阁”,惊世骇俗、有“亚洲第一垮”之誉的岩口滑坡遗址,举世无双、被称作“紫薇之王”的古代孑遗树种“贵州紫薇”。从印江上梵净山旅游公路直达山顶棉絮岭,沿途道路平缓,视野开阔,风光旖旎。下车即能远眺主峰金顶,近看珙桐、铁杉;仰视峰林怪石,俯瞰林海云涛;静观佛光日出,行赏飞瀑流泉;能穿原始丛林,可觅历史陈迹;信步中探寻古刹遗址,休闲时浏览摩崖碑碣……是历代香客朝山拜佛的传统线路。
  印江合水镇蔡家坳一带蔡氏等姓纸民仍以为生的蔡伦造纸术,本身就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已吸引国内外人士的寻踪问迹,其文化含量之高,旅游参与性之强,地理位置之便,一经开发定可成为梵净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历史遗迹
  印江曾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4日在印江木黄胜利会师,现有会师纪念馆、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朴的印江傩文化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现存傩戏班子近60个,傩戏册籍、道真、面具保留较多,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展览,倍受称赞。

印江红棺
  很久很久以前,梵净山脚的印江城南的小云半有一曹姓人家,家中有一独身儿子,自幼聪明好学长大以后,更是心怀大志。有一年,正逢京城御考,他便辞别双亲进京考试,果然一鸣惊人,高中状元。后来人们都称之为曹状元。
  在那个时代,凡是御考金榜题名以后,皇帝和在朝文武达官都要设宴召见新科状元。宴间,皇帝问及曹状元的家庭情况。曹状元知道在那个社会,十分讲究家声、根基、靠山之类的东西。要是按照实际情况说出自己家庭寒酸困境来,就会被人们看不起,但是说了假话,又有欺君之罪。所以他便运用形象比喻的手法介绍了自己加中的情况,他说∶"小民家千柱落脚连花墩,万马归槽滚转门,天点灯、风扫地,八十人挑水、七十人煮饭,三只盐船下河,如一只盐船不到,就要打淡。"
  当时皇帝昏庸,他听了曹状元的述说之后,变产生了嫉妒之心,并想狗日的比老子还好呢!
  在座的文武百官听了,无不为之震惊。背后便纷纷上奏皇帝∶当朝科状元才问超群,家业宏隆,且养着千军万马,一旦羽毛丰满,如起异心,易如反掌,真是祸患无穷 !不如早早除之。这昏庸的皇帝老儿听了大臣门的奏章后说∶正合孤意。于是给曹状元立了个欺君罔上、图谋不轨的罪名,推出午门斩了。
  斩了曹状元,又密令兵部严守各路关益,同时在御林军中先出精兵,随时准备迎战。又令钦差大臣密来印江察访。却说这钦差大臣一路马不停蹄,昼夜兼程来到印江,找到曹状元家,哪有一点兴旺景象!见到的只是一间破破烂烂的毛草房,四周用参差不齐的高梁杆拦着,下面蚂蚁成群,来来往往,络绎不绝。门前用一簸箕挡着,当差人把簸箕掀开,一阵风刮进去,灰尘四起。往屋里一看,四壁空空荡荡,几缕阳光从四壁射里,钦差大臣心中暗忖,这不就是曹状元说的∶千柱落脚连花墩,万马归巢滚转门,天点灯,风扫地吗?正在孤疑,屋里走出来一个衣衫,白发苍苍但精神的老汉和一个老婆子,钦差不问自明,肯定这就是曹状元的双老了,于是便和那老汉攀谈起来∶
  “老人家高寿?”
  “空长八十了。”
  “老婆子呢?”
  “七十多了。”
  “你家可有盐船?”
  “ 哎,我家哪有盐船,吃盐都是靠三只鸭子下蛋来换,如果一只鸭子不下蛋,就吃不上盐了。”
  钦差听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暗自神伤,曹状元啊,你枉有满腹文章,死得好冤啊!钦差大臣查明真相,上奏皇帝,皇帝自知错斩栋梁,悔恨交加,于是钦赐曹状元朱红棺木一盒予以厚葬,同时赐曹状元双亲金银若干。百年归天之后,仍制红棺材送终。之后,印江人民为了纪念曹状元,均用红棺材送葬。

社会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印江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全县城乡用电与国家电网联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农户用电率达95%以上;城区12000吨自来水工程已投入使用;乡镇和农村集贸市场实现全部通公路,村通公路率达85%,17个乡镇有14个乡镇通油路,通油里程达234km,规划中的泉州至昆明高速公路将穿境而过。支柱产业建设已初见成效,已建成1.3万亩梵净山绿茶基地、3个初制茶叶加工厂、1个精制茶叶加工厂、3万亩中药材基地、10万亩杨树基地、新建4万亩柑橘、梨、柚果品基地,烤烟年均种植5万亩,100万亩梵净山野菜基地、5万亩茶叶基地项目正在实施中,印江莱菌鹅养殖初具规模,可望在2~3年内达到100万只。

城镇建设
  2006年的城镇建设经历了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认识的过程,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县城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专业规划、7个区域规划、城东民族风情街区规划、印江河两岸景观建设规划和木黄风景名胜区总规、15个村庄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等。二是加大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城镇建设最大的项目——行政会议中心建设,目前已付征地款800万元,征地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这个项目的建设将拉动整个城镇经济的大发展,一旦建成,县城区面积将比目前扩大三分之一。为了把行政中心与城区结合起来,正规划对城中村——中寨口村进行改造;开工建设了梵净山体育活动中心;城北旧城改造、南湖宾馆即将启动;圣墩路建设招投标已结束,已进入土地征用阶段;县城翻板坝工程和印江河两岸景观建设已正式开工,;恢复了日供水4000吨的马口洞供水工程,投资3000万元的幕龙引调水工程将于11月23日举行开工典礼。建立峨岭工业园区,通过在园区内发展加工业,增加县城人气指数。三是加强城镇管理,有效取缔了县城区营运三轮车,文明县城创建和“整脏治乱”专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给个好评:
同 义 词:印江 印江县 贵州印江 贵州省印江 贵州省印江县 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分类标签:行政区划 地区 旅游
版权所有 © 2008-2024 贵州百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