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七中学
我来完善 | 返回首页
本词条被浏览3126次

贵阳七中简介
  贵阳七中坐落在贵阳市的“华尔街”中华北路云岩广场上,她创办于1955年。半个世纪的文化积淀中有10年的改革和崛起,1996年作为贵阳市唯一的初级中学率先推行向教学一线及班主任教育教学倾斜为主的“岗职对应,一岗多责,评聘分离”的人事制度改革。10年的辉煌和成绩凝聚成了“七中文化和个性”,并成为贵阳市教育局英语教学实验基地、贵州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教育学会美术教研基地、团中央“少年科学院科普实验基地”、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特色学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授牌为“21世纪优质教育项目学校”。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中北校区、瑞北校区、金竹校区)占地共100亩,在编在岗教职工265人,离退休教师168人。现有国家级骨干2人,省市级骨干6人,市区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68人,中级164人。学生4000余人,66个教学班。
  学校自1999届初中毕业生制造七中“夏季神话”后,2000届辉煌再现。2001届、2002届、2003届、2004届连续四届中考状元的产生及更多的学生从这里“习德奋进”跨入省级一、二类示范高中,2005届又以全市最佳平均成绩领先,再次彰显七中团队敬业精神。十年中的每次足迹始终伴随着七中踏实进取的教育激情,在不断发现、反思、认知、升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中,构建了学习型学校共同体,七中以严谨治学的师资队伍著称,又以严格要求、个性发展见长。
  现任校长、省十届人大代表、心理学硕士、副教授、中学高级教师郭子仪,秉承学校50年的发展校史,立足弘扬96年教改以来的机制创新和渐进式的规模办学,确立了“人格大于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在一校三址的规模办学过程中,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生命,以科研为底蕴,以心理咨询、健康辅导为特色,通过了联合国子课题《教师素质培养提高与优质教育研究》、北师大“十五”国家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承担了西南大学国家“十五”课题“学生人格健康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委员会理事单位,并正在申办中国教育学会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校的工作。
  贵阳七中是为适应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整体改革的试点学校,1996年该校实行“民办公助”办学体制改革以来,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发展特长教育。 几年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员工奋发努力,使学校面貌一新,各项工作 迅速崛起,得到社会充分肯定,现已发展成为近3000名学生,160余名教职工集普通教育,职业高中为一体的综合型学校,该校不断引入先进、灵活的教育管理机制,创建了一支敬业、高效、稳定的师资队伍。学校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由专家指导办学,特聘知名教师和社会名流进行教学把关和特长指导,从而增强了教职工的 紧迫感和责任感,优秀教师不断崭露头角,教育教学工作硕果累累,学校跻身贵阳市先进学校行列。为加快学校发展步伐,他们多方筹资使“三机一幕”、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多功能电教室、电子备课室、演播室等 现代教学设施不断完善,2001年5月建成开通的校园网络给师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育信息及更加广阔的视野。
  学校座落在繁华宽广的中华北路中段,仅拥有6460平米的教学用房,但院小天地宽,99年又创办了“贵阳 七中分校”。由于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开展特色课和活动课辅导,有针对性地 聘请外籍教师向学生开设英语口语及听力训练课,增设电子计算机、音乐鉴赏、美术实践(陶艺)、形体礼仪 及心理教育辅导等课程,逐步形成“整体优化、全方位发展”的办学特色。
  目前,该校在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类竞赛中已有350余名学生获各种奖励。160余名同学取得经国家考核的计算机等级证书,教学成绩稳步上升,位居本市前列。2000年全校毕业生的人均升学成绩495分,88.7%的学生升入 重点中学继续位居贵阳市前茅水平。
  学校充满活力,先后荣获体育卫生工作评比一等奖、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市 教师技能考核先进单位、市中小学生“百日冬锻”跳绳、踢毽比赛一等奖,并同时获得中小学生“班班有歌声 ”校园歌曲演唱、创作比赛一等奖和市中小学教师“园丁杯”歌咏比赛一等奖,2000年荣获贵阳市首届中小学 生中华诗词吟诵比赛一等奖。十余名教师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光荣称号,化学教研组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四名教师参加了21世纪人才工程国家级教师培训,参加教师优质课评比 已有二人获国家一级一等奖,三人获省级一等奖,2000年参加市中学教师优质课评比有16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 贵阳七中抓住办学体制改革的契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以科研促教、科研兴校,正在探索教育事业自身 发展的新路,以实现“设备现代化,队伍高水平,质量上一流,市级特色校”的办学目标。

贵阳七中的理念
  在学校文化育人环境方面,按照学习化的理念,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成立校合唱团、校篮球队、校车模科技小组、小记者队、绘画小组、乒乓球队、朗诵小组、英语活动小组等,使同学年之间、不同学年之间的学生合作学习、互助活动,教师之间合作教学成为可能。
  在课程及师资专业建设方面,着重探索跨学科听课、评课的整合过程和学科综合化的有效途径,淡化教师单一学科本位观,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使跨学科的综合素养、知识、常识溶汇在教师专业发展之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素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在综合实践及主题活动领域,融通德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花卉小组”、“茶艺小组”、“十荣十耻”主题、“感恩之爱”、“生命之重”、“从身边爱起”、“关爱自我”、“珍重他人劳动”等主题班会、主题实践中构建了具有校本德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体系。
  在教师、学生评价方面,体现开放性、制度性、过程性、个性化的特色,启动了班主任“老带新”工程、“青年教师工作室”、“校级名师工程”,实施了德育活动周及一年两次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一年一度的“公开课教学活动周”、“心理咨询辅导开放日”、“英语节”、“普通话诗朗诵”活动,把评价贯穿在人的发展、成长过程中;把评价定位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质化过程中,把评价落实在《评价手册》、《成长记录袋》中;把评价融合在“自我诊断”、“自我发展计划”的调整过程中,这种人性化、诚信化、尊重性的评价不仅激励而且催人奋进。
  此外,我校制定了《教师班主任建设5年方案》、《课程与教学改革方案》《班主任工作评价手册》、《七中学生一日守则》、《七中学生守则》、《教师科研指南》、《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七中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管理制度》、《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守则方案》等,力争经过5年的时间,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发展中,逐步实现“精、细、严、学、训、合”的发展格局,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创造最佳的软环境。在特色和个性化的办学之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灿烂霞天。

贵阳七中的崛起
  一所“薄弱”学校的“蝶变”
  有人说,贵阳七中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贵阳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其中有水波不惊的平静,有“破冰”前行的欢乐,有难舍难弃的阵痛,也有功过是非任人评说的现实。然而,无论如何,这是一条探索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值得探究。这种认识应该不无道理。自1955年创立的贵阳七中,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教育苦旅”。有过“薄弱”的阵痛和困境,有过“完中”的发展轨迹和经历。十年前,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精神指导下,贵阳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大胆改革下,尝试在七中推行“民办公助”教育体制、人事制度改革。这在贵阳市属首次,同时也对薄弱学校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新的尝试和改革参考。一石激起千层浪,七中在“薄弱”的环境中,超越自我,奋发图存、立志改制,在上级抉择、指导、支持下,学校机体自我更新,首次在贵阳市属中学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即校内外教师同时竞聘,校分管领导聘处室主任,处室主任聘班主任、职员,班主任聘科任老师,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待岗待聘、拒聘落岗。校长实行宏观调控,按需设岗、岗责对应、责权利统一,实行目标责任制。班级、处室团队活动管理、学校管理理论是:只有和谐责任的组合才能产生“合力”,这一蕴涵着“情绪组合论”、“效能组合论”、“老中青组合论”的理念产生了奇效。改制后的第一届99届取得辉煌成效,产生轰动效应,市民皆知,奔走相告。从此,七中人从观念、意识、行动上走向新的认识平台,更加居安思危,改制力度进一步加大,广泛吸纳校外地、州、市优秀教师,聘请办学顾问,强力推行教师校本培训,狠抓人力第一资源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苦练内功,以人为本,走特色、创新文化发展之路。2002年七中兼并了花溪农技校,创建住宿式分校,2003年整合贵阳四中,实施市教育局规划的集团式办学模式,2005年8月七中和几十所市属初级中学移交区属管理,成为云岩区属学校之一。如今总面积达104亩,在校学生近400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64人,硕士及在读硕士16名,连续六年中考成绩名列贵阳市前茅,并向市属一、二类示范高中输送2000余名学生,有近800余名学生被贵州省唯一的一类示范高中录取,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累累,教师教育科研论文、优质课大赛等捷报频传。目前,七中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授予“实验基地校”称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学术交流中心授予“优质教育实验学校”称号,成为全国首批、贵阳市唯一的“心理辅导特色学校”,“贵州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走过风雨兼程的半个世纪,载着十年改制的创业感悟与体验,在创新中成长,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七中铸就了特有的人文理念和教师文化,校内外教师聘任制度产生的“鲶鱼效应”激发了竞争,紧迫感和压力感激发了奋力拼搏的精神,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铸就了一批老中青结构适宜,帮教合一,教、科、研、训一体的“青年教师工作室”,“名师工程”,班主任“老带新工程”,形成反省型、研究型、机智型、艺术型的教师团队和教研组,成立年级组长“小校长”负责制,淡化层级制管理,减轻教师职业的“被管制”的角色感,突出文化管理、人性管理,构建“以教师为本”才能真正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师文化的形成,进而营造学校文化的和谐气氛。学校始终坚信: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从生源、教师、管理、教法、要求、评价、习惯等都有一定差异。在七中的办学思想中,每个学生都是同等的,都有潜质,都有个性、能力差异,学校立足全体,允许差异、关注差异发展,进行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思考,初一重习惯养成,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想像力以及兴趣的激发;初二重青春期第二性特征身心健康、人格健康的过渡,重励志和适宜有效的文体、素质活动,规范能量宣泄的高雅途径;初三重心理意志品质的训练,强化学科专业和人文性,拓展健康的心志培养途径,重德育实效的心理辅导。从初一开始,按测试的均分、方差进行电脑分班,达到“无差异分班”,每个班级交给教师都是同一起点,评价教师重过程、看效果。七中人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一个向上、有激情、有责任、富有学习力的教师群体,必然影响示范于学生。七中历来以严格的要求、严实的纪律、严谨的治学、严肃认真而著称,严师出高徒,人师出品格,大师出境界,“三师”合一,才能出大器之才。
  在个性中成长,在内涵发展中自勉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的发展决定学校的发展,2001年全国自上而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至今已走过5年,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徘徊,在前行中迷途,在新旧中取舍……面对“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学校基础教育文化如何才能达到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既是艰巨的课程,又是教师职业的新挑战、新调整。作为科学、民主、文明、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完善刻不容缓,作为学生的人生指导者、素质教育的辅导者、人生奠基的园丁,教师的自我心理健康、自身的社会人格和知识分子的使命、自身综合素质修养的不断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该校多年来秉承这些教育理念,在追逐公平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路上拼搏、奋斗、求索……七中始终倡导:初中阶段人格培养大于知识培养,严谨治学、专业发展是教师人格丰满的生命线,从备课就是备自己、备学生开始,重新审视现代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从师资开发的技术层面上,深思教师专业、跨学科综合、整合发展的前景。不同学科、相近学科教师交叉听评课、备课、试教、教研,在同伴互助的行动研究中,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评价和矫正。几年的反思,行动跟进,七中教师群体已初步建立起“校本研究“人力资源的思想体系。从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改制,兼并花溪农技校整合贵阳四中,既是艰辛历程又是富有成就的探索过程;既是学习化的过程又是意志品质的锻炼;既有离退休教师的关怀、专家顾问的点拨迷津,又有下移云岩区的厚爱和支持……贵阳七中在个性中成长,在内涵发展中自勉,在小学的奠基中延伸,因为,该校坚信:基础教育这项“奠基”工程从来都是起点,教育不能输在起点上……

贵阳七中的辉煌
  贵阳七中,在半个世纪的成长历程中,翻阅她的历史足迹,蕴涵的却是文化积淀与风雨兼程。
  面对全国如火如荼地新课改,他们不断调整和适应国家课改的发展轨迹,历经多年,成功完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优质教育实验学校”。
  近几年,七中连续4年状元及第,一共有7届近900名同学被贵阳一中录取;中考分数在600分以上的共有91名;学生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和“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中有37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数学知识竞赛中有22人次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全国“希望工程”等书画大赛中,100多名学生获一、二、三等奖;全国及省市级“奥林匹克”英语、物理、化学学科竞赛中,该校均获一、二、三等奖共300多项;全国计算机资格等级考核中100多名学生取得合格证;学生论文、书画、音乐、体育、科技小创作等项目,在各级比赛或报刊中频频发表屡屡获奖,仅《中学生辅导》报上刊登的七中学生习作就有13篇,书画作品200余幅。
  2003年,是七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面对挑战有的人退却了,有的折戟沉沙。七中人却在挑战面前抓住机遇,赢得天时、地利与人和。天时,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地利,打造“一校三地”的办学资源;人和,接收花溪农技校舍、整合贵阳四中教学资源。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贵阳七中又走向新的高峰、新的起点
  校长郭子仪说:根据管理学上的“木桶效应”,贵阳七中得出的办学公式:100-1=0。其含义是:只要有一件事做砸了,都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已成为七中不可逆转的校训。七中人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开拓中谋发展。
  七中人首先启动了校内“名师工程”,涌现出一大批敬业爱岗,学有专长,业务精湛,在市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研究型“名师”,以期收到“点亮一盏灯,照亮八方星斗”的效果。七中从青年教师抓起,通过结对帮学,树标引路,适时加压的手段带动教师员工致力“教”与“学”的正本清源,教研的氛围异常浓烈。
  每学期的培训已成为学校教研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训中,学校针对提高全体教师综合素质这一核心,对新教师、骨干教师,全员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同时,坚持“四结合”:自学与他培结合;校本培训与教科所培训结合;校内行政讲座与专家讲学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这些工作有效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及时更新了教师的观念,较为充分地完善了教师认知结构,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德育核心,是注重心理咨询健康辅导的途径。借古希腊“身心既善且美”的育人宗旨,建七中“厚德、博学、笃实、进取”校风。学风,是多年来“七中精神”的追求。针对未成年人、独生子女心智尚不成熟的实际,学校以课程制度明确每月班主任一次心理健康的主题班会,组织初一年级政治课,教师结合教程开展个性、人格、习惯、养成、教育的引导。学校建立了贵阳市初级中学第一所心理健康辅导室。通过“心理氧吧”、“谈心室”、“辅导室”、“心理信箱”面向全体学生周一开放。请心理专家对师生开展人格心理辅导,心理焦虑缓冲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
  贵阳七中,从一所比较薄弱的学校,已发展建设成一所新型的实验学校。
  多年来,一大批青年老师近两年已步入优质师资行列。
  在学生的管理上,积极发挥社区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共同关注的良好局面。

贵阳七中的教育目标
  从终身受益、个性差异、严治毅学、厚德笃实出发,立足学生成长的社会责任、情感饱满、行为端良的德行,形成爱家乡、爱长幼、爱党、爱祖国,讲文明的公德意识和情感。具备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求知、求真、求美的意识和能力,个性化的差异发展。
  l 知识目标. 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有效处理好学问性、学术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常识性知识与方法性知识。学思结合,学练结合,学用结合。
  l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六项修炼”:真、善的判断选择能力,美的欣赏创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善于交流表达的能力,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l 情意目标. 使学生具有好奇心、主动性、责任心、成就荣誉、共感心、同情心、自信心和人类意识、生态环保、节能意识。

贵阳七中的师资
  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65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两人,研究生课程班学历32人,本科学历168人。专家顾问团博士导师系教授1人,语文学科、英语学科特级教师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数学科、副校长余红,数学科、教务副主任余世平),省市级中青年骨干6人(数学科、副校长余红,数学教研组长赵德军,数学科、思教处副主任李川芹,生物组、高级教师谭静,历史组、高级教师廖奕军、朱继红),市、区学科带头人2人(政治学科、副校长、副书记刘萍,数学科、副校长余红),合同制特色教师12人。学校近5年获市级、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校级名师”,贵阳市“班班有歌声”合唱一等奖辅导奖、贵阳市“师德师风” 朗诵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级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获得者、校级“公开”课一等奖获得者共60余人次,即:孙薇(语文)、吴雁(数学)、卢宁平(物理)、杨洪(物理)、王小红(语文)、杨晶(英语)、张晓吾(英语)、曹林萍(英语)、程巧绘(数学)、龚穗初(语文)、吕小平(语文)、郭德新(物理)、董梅兰(数学)、王剑(英语)、姚茂菊(英语)、林涛(语文)、郭玥(语文)、黄燕(英语)、黄燕(数学)、仝俭(数学)、李婧(英语)、王贵红(化学)、 沈岚(语文)、李川芹(数学)、李玉珍(英语)、李小怡(语文)、邵强(语文)、杨燕(语文)、舒国丽(数学)、秦英(语文)、王欣(化学)、赖红(物理)、邓月莹(英语)、羊花翎(英语)、张玉珍(英语)、陈薛(英语)、梁娟(英语)、陈晓佳(英语)、熊渝(英语)、陈小端(数学)、邹书生(数学)、车枋樯(化学)、李晓燕(英语)、梁丽(语文)、程桂兰(政治)、侯兴智(音乐)、谭静(生物)、王艳玲(美术)、关屏(音乐)、郭芸(语文)等等
  语文教研组长:杨燕(高级教师)、徐海(一级教师)
  外语教研组长:杜辉(高级教师)、李婧(一级教师)
  数学教研组长:赵德军(高级教师)、董梅兰(高级教师)
  物理教研组长:郭德新(高级教师)、薛磊(高级教师)
  化学教研组长:江泓(高级教师)
  体育教研组长:仝兆平(高级教师)、常鲁黔(二级教师)
  音乐教研组长:侯兴智(一级教师)
  美术教研组长:王艳玲(高级教师)
  政治教研组长:盛莉(高级教师)
  综合教研组长:朱继红(高级教师)

贵阳七中的历史沿革
  1955年9月建校,校址在中华北路中段118号(原云岩电影院,现在的云岩广场),完中。
  1991—2004年普高分流创办校内职业高中,办有保安、幼师、电子技术、汽修等专业。
  1996年在贵阳市基础教育系统探索“民办公助”体制改革的试点校,创办七中“分校”。
  2002年1月小河金竹镇花溪农技校划归七中作为独立的七中分校办学体。
  2003年12月贵阳七中接管贵阳四中进行资源整合。
  2004年8月形成“一校三址”办学格局,教职工全员聘任上岗,行政教辅职工分区聘任,分区管理。科任教师、班主任由学校教务处、思教处聘任上岗。
  2000年至今,为贵阳市教育局确立的英语教学基地。
  2000年七中“化学组”荣获贵阳市“三八红旗”组称号。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中心授予“优质教育特色学校”。
  2002、2003、2004年贵阳市教育系统“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获两个一等、一个二等奖。
  2002年6月,获贵阳市1998—2001年度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课题《优质教育研究》由中国教育学会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专家以优异评定结题。
  2000—2003连续三年获市教育局、市科协颁发的“科技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贵阳七中工会获“贵州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005年获市教育局、市科协颁发的“科技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团中央中国少年科学院授牌“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
  2003年省教科所省教育学会确立为“美术教研活动基地”。
  2000—2003连续多年获贵阳市初中组乒乓球男团、女团冠军、男单、女单冠军,2004年获男团冠军、女团亚军。
  2003年12月被评为贵州省“贵阳市节水型先进单位”。
  2003年12月市教育局颁发市“优秀德育活动课评比”,霍梅老师初一(14)班获一等奖。
  2004年参加市中学生运动会获游泳项目初中组单项100米仰泳、200米自由泳两项冠军、四项亚军、团体亚军。
  2004年获贵阳市首批食品卫生分级量化监督管理A级单位称号。
  2005年6月获市关心下一代大型公益活动“最佳团队将”。
  2005年被市教育局授予“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贵阳七中的校风
  “十五”期间,学校通过多种“教、科、研、训”一体化的途径“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推进校本研修。在师德方面使每位教师拥有爱心,富有公心,具有关心,融有宽心,持有恒心,教有耐心,学有用心,应有诚心。在师能方面,使每位教师既有自律性、规范性,又要有创造性和引领性,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能够大胆创新,高效课堂,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专业化特征。
  校训:全面育人 个性见长
  校风:心静学思 心胸旷达
  教风:科学严谨 循循善导
  学风:求真 求善 求美 求是
  格言: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 收获人生
  播种人生 收获命运
  办学特色
  秉承学校半个世纪形成的文化底蕴,形成“探索规律、科学施教、严谨治学、注重个性、尊重差异、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立足校本研修、科研提升教师素养。以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以学校内涵发展为本。从时间弹性化、空间一体化、人员合作化、教学整合化、组织管理民主、项目化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力争创办“标准化”特色学校。

贵阳七中的作息时间表
  早上8:00上课,5节课,上午放学时间是12:15
  下午14:30开始上课,3节课,下午放学时间是4:55
  (注:初一的周一下午2节课,全体学生周五下午2节课,周五下午最后一节为班会,有些初三下午3~4节课)
  贵阳七中,这颗崛起黔中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播撒种子,在明媚的阳光下,开启更加绚丽的未来。

给个好评:
同 义 词:贵阳七中 贵阳第七中学 贵阳7中 贵阳第7中学 贵阳市第7中学 
分类标签:学校 教育 中学 初中
版权所有 © 2008-2024 贵州百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