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兑
我来完善 | 返回首页
本词条被浏览1870次

【方言】

“交流”或“沟通”的意思。

【释义】

概念
  “勾兑”是白酒酿造的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艺。简单说就是白酒刚造出来以后,不同车间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样的,需要靠勾兑统一口味,去除杂质,协调香味。而勾兑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向酒里掺水,而是包括了不同基础酒的组合和调味,是平衡酒体,使之保持独有风格的专门技术。

作用
  在蒸馏白酒中,大约98%的成分是乙醇和水,2%是微量成分,这些微量成分虽然很少,却能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和质量。酒厂不同车间,同车间不同生产时间生产出来的白酒,所含的主要微量成分的量或者量比关系肯定不会完全一致,所以口感上就会参差不齐。要使酒的质量完美、符合品牌的传统风格、出厂产品质量统一,勾兑便必不可少。现代化的勾兑是先进行酒体设计,按统一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检验,最后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对微量香味成分进行综合平衡的一种特殊工艺。

应用
  各种国际著名的蒸馏酒,如五粮液、威士忌、白兰地、金酒、朗姆酒等都是用高品质的基酒勾兑出来的。
  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成型靠勾兑,勾兑技术可以称得上是酿酒的画龙点睛之笔。以名酒五粮液为例,五粮液的勾兑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勾兑大师范玉平的优选法取得不断的技术进步,华罗庚先生为之两度致电祝贺并赠诗:“名酒五粮液,优选味更醇,省粮五百担,产量增五成,豪饮李太白,雅酌陶渊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赞扬宜宾五粮液酒厂“为中外驰名的五粮液增添了光彩”。现在五粮液拥有计算机勾兑和人工尝评相结合的独一无二的先进技术,被业界誉为“勾兑双绝”,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五粮液用来勾兑调味酒属于特级酒,来自明代延用至今,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窖池,酒味丰富全面,对基础酒有固其本、辅其弱、扬其优、克其短的奇效,体现出一种综合美感,确保了消费者喝到的每一口五粮液的口感和品质都是一致的。五粮液整个勾兑调和过程,绝不添加任何香精和味素,最终达到“各味谐调,恰到好处”。所以五粮液宣传的“中庸和谐”的企业文化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产品风格的基础上的。
  从“陈氏秘方”到六百年古窖,从特有的“包包曲”工艺到世界领先的“勾兑双绝”,五粮液对待消费者就像它的酒质一样,晶莹剔透,醇香至真。国内某些品牌刻意回避“勾兑”概念,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公众的知情权,属于一种欺骗行为。
  因而,要想解决人们对勾兑问题的误读,最好的做法就是学习五粮液,把产品的真实特性告知公众,让消费者根据情况自己做判断。一些对于勾兑的妖魔化的行为,只能造成酒类市场的混乱,不利于酒业的发展。

勾兑起源于何时
  [1]《周礼•春官•司尊》载:“盎齐涗酌,凡酒修酌”。《礼记•郊特性》载:“盏酒涗于清”,“明水涗齐,贵新也”。涗,古同“挩”。古人的解释有多种,其中有人说:“凡酒初成皆浊,以清者和而泲之,谓之涗。”周朝时酿酒,渣与汁同饮,故曰齐,分五等,盎齐是第三等。盎齐用来祭祀,不能混浊,必须加工,加水(有说酒)过滤澄清。“凡酒修酌”一句,古人注释说,平常人吃的酒(齐),用来作祭祀供品,必须“修治之,以致其味”。这些记载说明,周朝时人们已经懂得初酿出的“基础酒”进行再一次的加工--掺入液体混合物、评尝来提高酒质和口味。北宋苏轼《酒经•酿酒》由载:“投(酿)者必屡尝而增损之,以舌为权衡也。”初酿酒,烈而微苦,三投(酿)而后平和。“以舌为权衡”,在当今勾兑、调味和评酒工作中仍然如此。当然。古代那些都算不上是勾兑,可是那种提高质量、口味、注重尝评的思想和作法应为滥觞吧。
  当今的勾兑与古代不管那种调配方法截然不同的是:各种掺合的合格酒都是蒸馏酒,而不是水,(红露酒的调合,是通过加水稀释或用脱酸剂,使各次、各缸酒的质量和风味一致)调味也主要是滴入特殊调味和香料。从这一点讲,勾兑是蒸馏酒出现之后的一种生产新工艺,绝不会先它而产生。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蒸馏酒出现于元朝。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勾兑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稳定产品质量,维持独有的风格,这完全是为了商业市场的竞争。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景阳岗上只有“透瓶香”,杏花村里专卖汾酒,一种酒独销一方酒客,作坊主是没有统一每窖、樽、缸酒体质量和香味风格的需要的。据此两条理由,可以说勾兑的产生最早时间不过于近代晚期即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这种工艺的发展和成熟,应在中国的生物工程科学发展起来之后。当今的勾兑技术,正在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及其技术手段的采用下发展,进行精微的生化方面的试验与测定,气相色谱分析,电脑勾兑,精确掌握它的玄奥,生产出更多更香的美酒。

给个好评:
同 义 词:勾兑 勾对 勾队 钩对 钩队 
分类标签:方言 口语 酒 美食 工艺 文化
版权所有 © 2008-2024 贵州百科. 保留所有权利.